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首页 园区库首页 园区库列表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
园区面积:46.8 平方公里
园区电话:0731-58551887
邮政编码: 411104
主导产业: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
投资要素
上下游配套
基本信息
政策优势
产业分布
第三方服务
点评
  • 投资成本
  • 园区介绍
  • 园区新闻
  • 园区地图

投资成本

土地挂牌价格:20.0万元/亩起
(以实际政策为准)
投资强度:200万元/亩起
环保要求:税收要求:10万元/亩起
厂房出租价格区间:16.5 ~ 30 元/月•㎡厂房出售价格区间:2500 ~ 3500 元/㎡
写字楼出租价格区间:30 ~ 55 元/月•㎡写字楼出售价格区间:5000 ~ 7500 元/㎡

园区介绍

湘潭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4年获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辖面积46.8平方公里。为抢抓“一带一部”历史新机遇,落实“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湘潭高新区着力“打造智造谷 建设自创区”,是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突出的重要基地。


产业发展集群。园区形成了风电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制造、钢材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入驻企业一千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7家、上市企业8家。2018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近1200亿元,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66位,较2017年前进9位,连续6年入围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


创新资源集聚。打造了中南地区首家院士创新产业园,建成创业苗围与科技孵化场地40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加速器25万平方米。建成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技术创新联盟2个、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个、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5家、院士工作站3家,与深圳清华研究院共建了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园区拥有16项国家863计划、26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95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拥有2600多种高新技术产品。


高端人才集汇。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投入,“十二五”期间,累计兑现科技创新奖励3000多万元。先后引进欧阳晓平、王浩、邓中翰、王怡芳、罗安、卢秉恒等院士6名、吸纳专家学者11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人。在全市率先成立高新智库,已汇聚国内外60多位科技领军人才。


湘潭高新区“十三五”期间将以“树立新思维、培育新动力、探索新模式、实现新发展”为发展路径,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3+1”产业体系,打造中部地区创新生态完善、高端产业聚集、开放合作深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智能制造示范区,为全省“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园区地图

搜索当地供应商
按产业查找

园区信息

园区面积:46.8 平方公里园区电话:0731-58551887
园区地址:湖南省湘潭高新区晓塘路9号创新大厦
主导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

经营成本

水价:3.25 元/m³商业用电:0.6403 元/度
大工业用电:0.5867 元/度工业电价(高峰):1.1484 元/度
工业电价(低谷):0.306 元/度工业电价(平时):0.639 元/度
天然气:3.17 元/m³ (按季度调整)污水处理:0.8 元/吨
最低工资标准:1580 元/月普通工人:2000 元/月
土地使用税: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应税土地的实际占用面积×适用单位税额(一般规定每平方米的年税额,大城市为0.50~10.00元;中等城市为0.40~8.00元;小城市为0.30~6.00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为0.20~4.00元)

环境配套

货运站距离:距湘货运东站7公里高铁距离:距湘潭高铁北站19.1公里
港口距离:距昭山渡口19.9公里机场距离: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67公里
区位介绍:这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株潭“金三角”的核心,三面环水,通达四方,铁路、航空、公路、高铁、城际轻轨纵横交错,贯通全国,是中国中部崛起之腹地、承东启西之要冲。
公路运输:107国道和320国道构成境内公路网的主干,上瑞高速、京珠高速公路在区旁交汇
铁路运输:湘潭地处湖南中部,有连接中国南北的铁路京广线和东西要线湘黔铁路经过境内,还有连接向韶站与湘黔线的铁路.
本市住房均价:5509 元/㎡
园区生活配套:九通一平
居住环境:医疗教育娱乐设施等齐全,居住环境优美
超市:哆唻咪超市、菊园超市
商业环境:鑫硕担保、汇融贷款、麦肯特担保、长沙银行和民生银行
百货商场:万达广场
酒店商务:故里居国际大饭店、三湘大饭店、和一大酒店
休闲娱乐:彭德怀、齐白石故居
医疗: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湘潭芙蓉医院
教育:湘潭大学

发展规划

湘潭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4年获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辖面积46.8平方公里。为抢抓“一带一部”历史新机遇,落实“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湘潭高新区着力“打造智造谷 建设自创区”,是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突出的重要基地。

产业发展集群。园区形成了风电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制造、钢材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入驻企业一千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7家、上市企业8家。2018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近1200亿元,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66位,较2017年前进9位,连续6年入围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

创新资源集聚。打造了中南地区首家院士创新产业园,建成创业苗围与科技孵化场地40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加速器25万平方米。建成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技术创新联盟2个、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个、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5家、院士工作站3家,与深圳清华研究院共建了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园区拥有16项国家863计划、26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95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拥有2600多种高新技术产品。

高端人才集汇。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投入,“十二五”期间,累计兑现科技创新奖励3000多万元。先后引进欧阳晓平、王浩、邓中翰、王怡芳、罗安、卢秉恒等院士6名、吸纳专家学者11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人。在全市率先成立高新智库,已汇聚国内外60多位科技领军人才。

湘潭高新区“十三五”期间将以“树立新思维、培育新动力、探索新模式、实现新发展”为发展路径,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3+1”产业体系,打造中部地区创新生态完善、高端产业聚集、开放合作深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智能制造示范区,为全省“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政策分布
暂无产业分布数据
暂无城市介绍
暂无园区企业
金融
人才
法律
财务
物流
咨询/环评/安保
教育
医疗
劳务中介

学校介绍

湖南工程学院(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简称“湖南工程(HIE)”,坐落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湘潭市,是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湖南省首批“2011计划”入选高校。 学校于2000年6月由原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原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原隶属于湖南省纺织工业厅)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六个学科门类,拥有电气、机械、纺织、化工、管理等优势专业群,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 截至2018年6月,主校区和南校区2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08万㎡,建筑面积52万㎡,全日制在校学生1.6万余人。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部、中心),拥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1个本科专业,面向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

湘潭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4年获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辖面积46.8平方公里。为抢抓“一带一部”历史新机遇,落实“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湘潭高新区着力“打造智造谷 建设自创区”,是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突出的重要基地。

产业发展集群。园区形成了风电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制造、钢材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入驻企业一千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7家、上市企业8家。2018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近1200亿元,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66位,较2017年前进9位,连续6年入围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

创新资源集聚。打造了中南地区首家院士创新产业园,建成创业苗围与科技孵化场地40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加速器25万平方米。建成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技术创新联盟2个、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个、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5家、院士工作站3家,与深圳清华研究院共建了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园区拥有16项国家863计划、26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95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拥有2600多种高新技术产品。

高端人才集汇。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投入,“十二五”期间,累计兑现科技创新奖励3000多万元。先后引进欧阳晓平、王浩、邓中翰、王怡芳、罗安、卢秉恒等院士6名、吸纳专家学者11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人。在全市率先成立高新智库,已汇聚国内外60多位科技领军人才。

湘潭高新区“十三五”期间将以“树立新思维、培育新动力、探索新模式、实现新发展”为发展路径,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3+1”产业体系,打造中部地区创新生态完善、高端产业聚集、开放合作深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智能制造示范区,为全省“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评论

全部评论

  • 园区回复
暂无评论
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感谢您的留言

3s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