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首页 园区库首页 园区库列表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
园区面积:153 平方公里
园区电话:(0546)8301606
邮政编码: 257094
主导产业: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塑胶五金
投资要素
上下游配套
基本信息
政策优势
产业分布
第三方服务
点评
  • 投资成本
  • 园区载体
  • 园区介绍
  • 园区新闻
  • 园区地图

投资成本

土地挂牌价格:15.6万元/亩起
(以实际政策为准)
投资强度:350万元/亩起
环保要求:有 /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2017年环境监测服务项目招标公告 税收要求:30万元/亩起
厂房出租价格区间:20 ~ 30 元/月•㎡厂房出售价格区间:2500 ~ 3500 元/㎡
写字楼出租价格区间:60 ~ 90 元/月•㎡写字楼出售价格区间:7500 ~ 10000 元/㎡

园区载体

厂房
土地

园区介绍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2月,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产值过亿元企业95家,产值过100亿元企业2家,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可比口径实际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可比口径实际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实际增长6.1%,剔除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实际增长19.3%,税收占比达到89.8%。在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58位,在山东省15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3位。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优化发展布局。规划了“一主三新”四个产业园区:主体产业区,建设府前街金融聚集区、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三个特色聚集区,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秀美宜居新城区。广利港及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物流、海洋生物等临港产业。空港产业区,以中国商飞试飞基地、北航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以航空及配套制造为核心的高端装备产业、以临空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材料产业园,也是中美两国政府确定建设的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产业园,集中摆布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


 


完善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集聚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2+2+2”产业体系。新材料方面,是国内最大的高端纳米级电子陶瓷材料生产基地和碳纤维材料生产基地。在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了中电光谷未来城,打造新材料产业研发孵化平台,目前已签约入驻国家级和行业领先的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14家。在东八路以东规划建设了5600亩的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实施了总投资54亿元的14个重点项目。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依托商飞东营试飞基地,不断深化与中国商飞的合作,主动融入大飞机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空港产业园、南北枢纽机场建设;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成立了北航东营研究院,建设了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测试基地,成功实施了ARJ21飞机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试和无人机飞行校验系统试飞;引进了中航集团四维天和卫星遥感大数据分中心项目,空中客车公司再交付中心项目谈判进展顺利。有色金属产业初具规模,铜产量列全国第四位、金银产量居全国前十位,是全国唯一的国家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石油装备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材料产业,


 


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强化自主创新,深化技术合作,完善创新体系,积极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构建起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链条,现有创新创业和公共服务平台12家,市级以上规范化科研机构106家(国家级6家、省级47家、市级53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完善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配套政策,引进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名山东省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人才总数超过5.8万人。开发区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省第一批5家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试点单位。


 


创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了商事制度改革、“一次办好”改革和“3545”改革,实现了企业开办3天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天内完成,项目建设手续45天内完成。积极承接市级权限下放,行政审批局组建运行,审批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标准化试点单位、全省“一次办好”地方标准导则审查单位。加快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转型,制定了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建立了完善的融资担保、项目孵化、企业加速、产业推进等投资创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空间。正在按照省委、市委部署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性改革,开发区的体制优势和发展活力将全面释放。


 


提升城市功能。开发区在东营市“一主一副一次三组团”发展布局处在主城区位置,市委、市政府要求以二线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坚持高点规划。按照二线城市标准研究产业、空间、城市等布局规划问题,编制高水平的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搞好城市风貌设计,加快重点片区开发,积极引进金融证券、中介服务、国际酒店等功能性机构,加快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设施配套,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近三年实施生态环境工程60余项,总投资近30亿元,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蓝天繁星”天数超过70%。提升城管水平。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精细化、网格化、智慧化、法治化管理,努力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今后工作中,东营开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定位,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三三四五”战略,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提升发展,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环境打造、金融动能转换四项重点工作,守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金融风险、社会稳定、党风廉政五条底线,统筹做好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建设活力秀美幸福新开发区。

园区地图

搜索当地供应商
按产业查找

园区信息

园区面积:153 平方公里园区电话:(0546)8301606
园区地址:东营市东营区府前大街59号
主导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塑胶五金

经营成本

水价:3.15 元/m³商业用电:0.76 元/度
大工业用电:0.61 元/度工业电价(高峰):0.84 元/度
工业电价(低谷):0.54 元/度工业电价(平时):0.59 元/度
天然气:1.9 元/m³ (按季度调整)污水处理:0.95 元/吨
最低工资标准:1530 元/月普通工人:2500 元/月
土地使用税: -

环境配套

货运站距离:距离惠达物流17公里高铁距离:距离东营南站22.9公里
港口距离:距离东营广利港17.5公里机场距离:距离东营机场15.4公里
区位介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规划控制面积153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配套区面积50平方公里;累计批准进区加工制造业项目529个,总投资517亿元;已投产工业企业1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0家;先后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对外开放先进园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名列第四位。
公路运输: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
铁路运输:山东合力车轮股份有限公司
本市住房均价:6251.0 元/㎡
园区生活配套:游乐设施
居住环境:大海鑫庄国际
超市:胜大超市(新居华府店)
商业环境:沂州路商业街
百货商场:东营市百货大楼东城店
酒店商务:玉浩商务宾馆
休闲娱乐:东营恒大影城
医疗:东营市人民医院
教育:东凯小学

发展规划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2月,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产值过亿元企业95家,产值过100亿元企业2家,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可比口径实际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可比口径实际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实际增长6.1%,剔除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实际增长19.3%,税收占比达到89.8%。在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58位,在山东省15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3位。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优化发展布局。规划了“一主三新”四个产业园区:主体产业区,建设府前街金融聚集区、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三个特色聚集区,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秀美宜居新城区。广利港及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物流、海洋生物等临港产业。空港产业区,以中国商飞试飞基地、北航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以航空及配套制造为核心的高端装备产业、以临空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材料产业园,也是中美两国政府确定建设的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产业园,集中摆布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

 

完善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集聚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2+2+2”产业体系。新材料方面,是国内最大的高端纳米级电子陶瓷材料生产基地和碳纤维材料生产基地。在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了中电光谷未来城,打造新材料产业研发孵化平台,目前已签约入驻国家级和行业领先的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14家。在东八路以东规划建设了5600亩的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实施了总投资54亿元的14个重点项目。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依托商飞东营试飞基地,不断深化与中国商飞的合作,主动融入大飞机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空港产业园、南北枢纽机场建设;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成立了北航东营研究院,建设了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测试基地,成功实施了ARJ21飞机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试和无人机飞行校验系统试飞;引进了中航集团四维天和卫星遥感大数据分中心项目,空中客车公司再交付中心项目谈判进展顺利。有色金属产业初具规模,铜产量列全国第四位、金银产量居全国前十位,是全国唯一的国家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石油装备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材料产业,

 

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强化自主创新,深化技术合作,完善创新体系,积极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构建起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链条,现有创新创业和公共服务平台12家,市级以上规范化科研机构106家(国家级6家、省级47家、市级53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完善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配套政策,引进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名山东省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人才总数超过5.8万人。开发区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省第一批5家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试点单位。

 

创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了商事制度改革、“一次办好”改革和“3545”改革,实现了企业开办3天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天内完成,项目建设手续45天内完成。积极承接市级权限下放,行政审批局组建运行,审批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标准化试点单位、全省“一次办好”地方标准导则审查单位。加快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转型,制定了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建立了完善的融资担保、项目孵化、企业加速、产业推进等投资创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空间。正在按照省委、市委部署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性改革,开发区的体制优势和发展活力将全面释放。

 

提升城市功能。开发区在东营市“一主一副一次三组团”发展布局处在主城区位置,市委、市政府要求以二线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坚持高点规划。按照二线城市标准研究产业、空间、城市等布局规划问题,编制高水平的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搞好城市风貌设计,加快重点片区开发,积极引进金融证券、中介服务、国际酒店等功能性机构,加快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设施配套,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近三年实施生态环境工程60余项,总投资近30亿元,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蓝天繁星”天数超过70%。提升城管水平。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精细化、网格化、智慧化、法治化管理,努力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今后工作中,东营开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定位,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三三四五”战略,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提升发展,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环境打造、金融动能转换四项重点工作,守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金融风险、社会稳定、党风廉政五条底线,统筹做好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建设活力秀美幸福新开发区。

政策分布
暂无产业分布数据
暂无城市介绍
暂无园区企业
金融
人才
法律
财务
物流
咨询/环评/安保
教育
医疗
劳务中介
政府
保险

学校介绍

东营职业学院(Dongying Vocational Institute)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拟立项学校。 东营职业学院是2001年由东营广播电视大学、东营市财经学校、东营师范学校、东营农业学校和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 截至2016年12月底,学校占地1902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514亿元,藏书138.1万册;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54个专业;有教职工821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4272人。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2月,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产值过亿元企业95家,产值过100亿元企业2家,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可比口径实际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可比口径实际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实际增长6.1%,剔除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实际增长19.3%,税收占比达到89.8%。在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58位,在山东省15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3位。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优化发展布局。规划了“一主三新”四个产业园区:主体产业区,建设府前街金融聚集区、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三个特色聚集区,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秀美宜居新城区。广利港及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物流、海洋生物等临港产业。空港产业区,以中国商飞试飞基地、北航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以航空及配套制造为核心的高端装备产业、以临空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材料产业园,也是中美两国政府确定建设的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产业园,集中摆布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

 

完善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集聚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2+2+2”产业体系。新材料方面,是国内最大的高端纳米级电子陶瓷材料生产基地和碳纤维材料生产基地。在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了中电光谷未来城,打造新材料产业研发孵化平台,目前已签约入驻国家级和行业领先的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14家。在东八路以东规划建设了5600亩的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实施了总投资54亿元的14个重点项目。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依托商飞东营试飞基地,不断深化与中国商飞的合作,主动融入大飞机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空港产业园、南北枢纽机场建设;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成立了北航东营研究院,建设了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测试基地,成功实施了ARJ21飞机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试和无人机飞行校验系统试飞;引进了中航集团四维天和卫星遥感大数据分中心项目,空中客车公司再交付中心项目谈判进展顺利。有色金属产业初具规模,铜产量列全国第四位、金银产量居全国前十位,是全国唯一的国家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石油装备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材料产业,

 

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强化自主创新,深化技术合作,完善创新体系,积极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构建起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链条,现有创新创业和公共服务平台12家,市级以上规范化科研机构106家(国家级6家、省级47家、市级53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完善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配套政策,引进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名山东省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人才总数超过5.8万人。开发区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省第一批5家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试点单位。

 

创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了商事制度改革、“一次办好”改革和“3545”改革,实现了企业开办3天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天内完成,项目建设手续45天内完成。积极承接市级权限下放,行政审批局组建运行,审批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标准化试点单位、全省“一次办好”地方标准导则审查单位。加快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转型,制定了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建立了完善的融资担保、项目孵化、企业加速、产业推进等投资创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空间。正在按照省委、市委部署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性改革,开发区的体制优势和发展活力将全面释放。

 

提升城市功能。开发区在东营市“一主一副一次三组团”发展布局处在主城区位置,市委、市政府要求以二线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坚持高点规划。按照二线城市标准研究产业、空间、城市等布局规划问题,编制高水平的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搞好城市风貌设计,加快重点片区开发,积极引进金融证券、中介服务、国际酒店等功能性机构,加快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设施配套,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近三年实施生态环境工程60余项,总投资近30亿元,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蓝天繁星”天数超过70%。提升城管水平。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精细化、网格化、智慧化、法治化管理,努力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今后工作中,东营开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定位,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三三四五”战略,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提升发展,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环境打造、金融动能转换四项重点工作,守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金融风险、社会稳定、党风廉政五条底线,统筹做好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建设活力秀美幸福新开发区。

评论

全部评论

  • 园区回复
暂无评论
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感谢您的留言

3s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