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首页 园区库首页 园区库列表 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

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

有厂房
30.0万元/亩
土地挂牌价格(以实际政策为准)
18.6km²
占地面积
国家级
级别
邮政编码:211800
主导产业:金融业,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流仓储业
园区电话:400-618-9895
视频客服
留言
政务大厅
投资要素
上下游配套
基本信息
政策优势
产业分布
第三方服务
点评
  • 投资成本
  • 园区载体
  • 园区介绍
  • 园区新闻
  • 园区地图

投资成本

土地挂牌价格:30.0万元/亩起
(以实际政策为准)
投资强度:200万元/亩起
环保要求:税收要求:15万元/亩起
厂房出租价格区间:24 ~ 45 元/月•㎡厂房出售价格区间:2800 ~ 4400 元/㎡
写字楼出租价格区间:54 ~ 90 元/月•㎡写字楼出售价格区间:9500 ~ 13000 元/㎡

园区介绍

199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在沈阳、南京建立台湾科技园的批复(国函[1995]87号),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立了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启动区为2.3平方公里。宁台直航后,为了更好地承接宁台之间的交流合作,根据“跨江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打造南京“长江科学城”的总体构想,2008年8月,区委、区政府专题报请市委、市政府,将科工园驻地由南京浦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整到浦口经济开发区,力求发挥南京长江隧道的优势,全面对接南京主城及河西CBD,共同打造南京“跨江新经济带”。2009年4月27日,江北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后,根据《关于加快江北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园区规划调整为“一园两区”,包括5平方公里的科技区和10平方公里的制造区。


设计理念初步形成。科工园第一轮概念性规划现已基本确定。在全面分析跨江发展战略实施后江北经济发展态势,并借鉴台湾新竹工业园等先进开发区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的发展定位是:打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示范基地,营造适合高新科技企业孵化、产品创新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优质环境,建成最具“生态、宜居、创新、活力”特质的复合型科技产业城区。发展思路是建设“一园两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南京长江隧道以南5平方公里为科技区,桥林新城东部10平方公里为制造区。发展主题是“科技”和“工业”。科技区主题重点做好“创新、生态、高端”的文章,主要发展软件研发等都市产业、高端商务和高档地产等配套项目,并利用滨江生态水系等自然景观资源,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打造富有特色的“研发智慧谷”;制造区主题重点做好“先进、集聚、弹性”的文章,主要将依托科技区产业基地带动一批台湾、欧美地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项目进驻发展。

园区地图

搜索当地供应商
按产业查找

园区信息

园区面积:18.6 平方公里园区电话:025-58313600
园区地址:南京市浦口区仁山路1号
主导产业:金融业,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流仓储业

经营成本

水价:4.16 元/m³商业用电:0.8451 元/度
大工业用电:0.6151 元/度工业电价(高峰):0.9151 元/度
工业电价(低谷):0.6151 元/度工业电价(平时):0.7151 元/度
天然气:2.5 元/m³ (按季度调整)污水处理:1.6 元/吨
最低工资标准:1890 元/月普通工人:3000-4000 元/月
土地使用税: -

环境配套

货运站距离:谷里货运站24.3公里高铁距离:南京南站32.5公里
港口距离:南京长江七坝港码头4.8公里机场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54.8公里
区位介绍: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紧邻浦口珠江镇,坐落在老山脚下,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区内绕越高速公路、宁合高速公路穿越中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园区依托老山,区内水系纵横,自然资源丰富,既是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之地,也是南京生态宜居环境的示范地区,又是浦口城市扩展的特色形象展示之地。
公路运输:国家高速公路有G25长深高速(宁杭高速)、G36宁洛高速、G40沪陕高速(宁合高速)、G42沪蓉高速(沪宁高速)、G4211宁芜高速(宁马高速)和G2501南京绕城高速公路,国道有104国道、205国道、312国道和328国道。
铁路运输:南京主要火车站有南京站、南京南站、六合站、江浦站、仙林站、紫金山站、江宁站、江宁西站、溧水站、南京东站、南京客技站
本市住房均价:25835 元/㎡
园区生活配套:南京全民健身中心
居住环境:御水湾花园
超市:大洋百货、沃尔玛超市等
商业环境:浙商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建设银行
百货商场:中央商场
酒店商务:速8酒店、南京乐高商务酒店等
休闲娱乐:安闲马术俱乐部
医疗:南京鼓楼医院等
教育: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

发展规划

199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在沈阳、南京建立台湾科技园的批复(国函[1995]87号),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立了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启动区为2.3平方公里。宁台直航后,为了更好地承接宁台之间的交流合作,根据“跨江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打造南京“长江科学城”的总体构想,2008年8月,区委、区政府专题报请市委、市政府,将科工园驻地由南京浦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整到浦口经济开发区,力求发挥南京长江隧道的优势,全面对接南京主城及河西CBD,共同打造南京“跨江新经济带”。2009年4月27日,江北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后,根据《关于加快江北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园区规划调整为“一园两区”,包括5平方公里的科技区和10平方公里的制造区。

设计理念初步形成。科工园第一轮概念性规划现已基本确定。在全面分析跨江发展战略实施后江北经济发展态势,并借鉴台湾新竹工业园等先进开发区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的发展定位是:打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示范基地,营造适合高新科技企业孵化、产品创新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优质环境,建成最具“生态、宜居、创新、活力”特质的复合型科技产业城区。发展思路是建设“一园两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南京长江隧道以南5平方公里为科技区,桥林新城东部10平方公里为制造区。发展主题是“科技”和“工业”。科技区主题重点做好“创新、生态、高端”的文章,主要发展软件研发等都市产业、高端商务和高档地产等配套项目,并利用滨江生态水系等自然景观资源,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打造富有特色的“研发智慧谷”;制造区主题重点做好“先进、集聚、弹性”的文章,主要将依托科技区产业基地带动一批台湾、欧美地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项目进驻发展。

政策分布
暂无产业分布数据
暂无城市介绍
暂无园区企业
金融
人才
法律
财务
物流
咨询/环评/安保
教育
医疗
劳务中介

学校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南京师大,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 学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为基础,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称,占地总面积3243.35亩亩,建筑总面积近105.37万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6个,本科专业99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7个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十,4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有在职教职工3160余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7100余人,在校研究生11000余人。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学校前身是东吴大学,创办于1900年,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和苏州医学院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截至2018年2月,苏州大学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3751亩,建筑面积162余万平方米;学校有十二大学科门类,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第22位;学校下设24个学院(部),有全日制本科生27011人,全日制硕士生9903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3713人,全日制博士生1804人,临床博士1899人,各类留学生2598人。
扬州大学(Yangzhou University),简称扬大。学校坐落于长江、古运河之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教育部共建的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也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1992年5月1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15年成为江苏省同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招收港、澳、台学生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 截至2018年5月,校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总值58.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6亿元,图书馆藏书428.9万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1] 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1000多人。
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Tech University,abbreviated NJTech),简称南工, [1] 位于“六朝古都”江苏南京,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国家首批入选“2011计划”的14所牵头高校之一,是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01年5月,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 截止2018年3月 [2] ,南工拥有丁家桥校区、虹桥校区和江浦校区,总占地面积3800亩 [3] ,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万余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含领域)23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4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8个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2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34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简称南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前身是1952年10月以511厂为基础创建的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明故宫校区、将军路校区共占地2077亩,设有16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有教职工307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0000余人。
南京医科大学(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医大,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 [1] ,学校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培训基地。 [2] 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建有五台、江宁两个校区,设有23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在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拥有24所附属医院和50多所教学医院,学校设有24个本科专业和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在校生总数1.4万多人,在职教职工1700多人;有教授188人、副教授252人,有博士生导师587人、硕士生导师2014人(含附属医院)。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 [3]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第7,口腔医学位列第6,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3,护理学位列第8。2016年,学校获得2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数位居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1位。

199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在沈阳、南京建立台湾科技园的批复(国函[1995]87号),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立了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启动区为2.3平方公里。宁台直航后,为了更好地承接宁台之间的交流合作,根据“跨江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打造南京“长江科学城”的总体构想,2008年8月,区委、区政府专题报请市委、市政府,将科工园驻地由南京浦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整到浦口经济开发区,力求发挥南京长江隧道的优势,全面对接南京主城及河西CBD,共同打造南京“跨江新经济带”。2009年4月27日,江北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后,根据《关于加快江北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园区规划调整为“一园两区”,包括5平方公里的科技区和10平方公里的制造区。

设计理念初步形成。科工园第一轮概念性规划现已基本确定。在全面分析跨江发展战略实施后江北经济发展态势,并借鉴台湾新竹工业园等先进开发区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的发展定位是:打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示范基地,营造适合高新科技企业孵化、产品创新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优质环境,建成最具“生态、宜居、创新、活力”特质的复合型科技产业城区。发展思路是建设“一园两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南京长江隧道以南5平方公里为科技区,桥林新城东部10平方公里为制造区。发展主题是“科技”和“工业”。科技区主题重点做好“创新、生态、高端”的文章,主要发展软件研发等都市产业、高端商务和高档地产等配套项目,并利用滨江生态水系等自然景观资源,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打造富有特色的“研发智慧谷”;制造区主题重点做好“先进、集聚、弹性”的文章,主要将依托科技区产业基地带动一批台湾、欧美地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项目进驻发展。

评论

全部评论

  • 园区回复
暂无评论
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感谢您的留言

3s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