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车云协同:汽车数智化的下一个战场

2022-11-25 浏览次数:30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数字化浪潮席卷千行百业,汽车作为“超级智能终端”,正在步入“云时代”。

类比手机上云历程,当功能机转向智能机后,手机产生数据量迅速爆发,云服务逐步成为标配;如今汽车产业进入了智能化阶段,其数据的体量远远大于手机,汽车就像是一台大型数据设备,存储、计算都需要上云来支持。

随着汽车数据越来越庞大,其间蕴含的商业价值愈发高涨。面对新市场,云计算厂商们也将目光聚焦到了汽车产业链,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纷纷针对汽车推出云战略。

近日,华为云CTO张宇昕在汽车产业数智升级高峰论坛上谈道:“目前我们看到最大的变化是车的数智升级,预计2025年中国网联车的渗透率会超过60%,L2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渗透率接近50%,这表明汽车不再是一个纯硬工业产品,它会有智能化的能力,其核心是数据。”

他进一步指出,安永数据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所产生的数据量是智能手机的千倍,但其数字应用的收入却只有智能手机的约 1/7 ,其数据的价值潜力亟待深入挖掘,“据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上路测车辆每月新增数据480PB,这是一个巨大金矿,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数字驱动的时代。”

云计算如何驱动汽车?

眼下,汽车产业正处于“新四化”变革的关键时刻,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重新塑造着机械化的传统汽车工业。正如手机的进化一般,汽车也在软硬件一体化的道路上持续迭代。

汽车厂商已经早早在路上。“智能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这也是需求的增长点,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网联、自动驾驶、自动化方面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长城汽车智能网联总监张雷明说道,“从2021年开始,长城汽车每年生产的百万辆车中,超过90%的汽车已实现联网,自动驾驶功能也已大大普及。其中,计算机中软硬件的解耦、功能定制化,支持了高等级自动驾驶的落地。”

在他看来,汽车厂已经不仅仅在卖一个整车产品,也在探索软件以及软件所带来的增值服务,目前长城汽车已经有三四千名软件人员。

从长城汽车的转型过程中,可以看到行业正在强化软硬件的智能化整合,并且在加速“新四化”的进程。张宇昕进一步总结了汽车产业数智升级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汽车本身、车企和产业链,“不仅仅是车的智能化,车企也遇到数字化升级的需求。车企拓展了新的商业模式,也要有新的制造能力,尤其是能不能实现软件化、智能化制造能力或者研、产、供、销、服的能力,为此车企也需要数字化平台的支撑。”

在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高镇海看来,硬件的构型和底盘的构型决定了性能的上限,但是数字技术决定了赋能汽车后能否达到系统上限,甚至有所突破。

而云计算作为关键的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汽车的新驱动力,上述数智升级的三个维度,恰好对应了汽车上云的三个核心环节。

首先对于汽车本身而言,一方面汽车在运行状态下会产生驾驶数据,同时联网和自动驾驶则对算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自动驾驶侧,比如操作系统更新等就更加需要云端支持;另一方面汽车内部的人车交互也更加频繁,包括娱乐设备、APP操控,乃至离开汽车场景用户依然可以联动汽车享受配套的服务,数据维度更加复杂多样。

其次,车企自身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硬件整机企业要增强软件能力,也需要在开发流程、技术架构、业务结构等多维度上进行调整,云计算能够为其提供基础能力。

再进一步看,数字化也将延伸至汽车制造产业链环节,改造传统的工业制造流水线。

例如,在开发制造端,高镇海已经带领团队探索了多年,他指出:“我们一直在探索基于数字智能驱动下,如何构建新一代汽车产品升级开发新技术的流程体系、全生命周期产品的运维服务。”

“车+云”怎么做?高镇海认为,核心是把车理解成数字产品,建立车中所有关键部件特征,包括悬挂系统、动力电池、转向系统、轮胎等的动态演变与品质退化机制,通过研究之后建立底盘数字孪生与全工况、全生命周期品质的管控。通过在云上提供核心数字表征的模型,真正实现整个云端管控服务。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云真正让功能车和智能车之间形成了巨大区别,为汽车带来系统层面的智能化升级。在云的因素加入后,“人车路云”带来了新的移动出行生态,人车交互、车路互联、自动驾驶、云服务都囊括在内,拓宽了汽车这一第三空间的想象空间。

云厂商竞逐车云协同

面对高速增长、快速变革的智能汽车市场,云厂商们必然不会错过。在汽车数智能力提升、车企能力变软的过程中,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同时也对上云、用云提出了新的需求。

张雷明就坦言云端业务的挑战较大,“智能驾驶,特别是高阶自动驾驶,数据种类数据量颠覆我们认知,这对我们是很大的压力,单点的云架构满足不了自动驾驶的需求。对云的需求,不光要有数据传输能力,还要低时延、且有强劲的云端算力。”

“车本身是一个移动的无线载体,不同的时间段在云端要有很好的连接,挑战颇大,”张雷明进一步谈到,“此外,处理复杂路况,单车智能和云端协同等感知层面也需要端云一体化边缘云、混合云等等去支撑。”

可见,核心的数据领域是车厂的一大痛点。对此,张宇昕向记者表示,面对汽车生产的大量数据,需要用到传、存、算、用等技术。从产业整体视角看,数据和技术已不再限制于汽车制造工厂,而是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环节、不同主体,这些能力需要分布式的研发体系,实现多点多地端云协同或者车云协同开发。

同时,软件开发能力也在制约着车厂升级,张宇昕说道:“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能不能实现车的数据和云的数据实时交互计算,能不能让车的业务和云业务实时协同,这都是未来汽车行业业务架构升级关键。”

这也意味着,汽车业务架构在智能化和网联化以后,实现车云协同正在成为数智化升级的关键之举。今年以来,云厂商们也在车云协同的新赛道上开启新一轮竞争。

近日,华为云多面出击,推出了“1+3+M+N”汽车产业云基础设施,并针对汽车领域发布了华为云全球汽车产业云基础设施KooVerse for Vehicle。 

据介绍,“1”指华为云的全球存算网络KooVerse,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30毫秒的时延圈覆盖,目前已经支持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南美、亚太、非洲等各个区域,到明年还会支持中东车企的出海业务;“3”是指基于华为云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贵州贵安、安徽芜湖三个超大规模云核心枢纽,构建云上汽车专区;“M”是指分布式车联网的节点,由于大量自动驾驶的数据需要入云;“N”指华为云在全国范围建设的汽车专用数据接入点,并且和地图厂商合作提供高效汽车自动驾驶数据接入。

在自动驾驶领域,华为云则为自动驾驶研发的企业提供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自动驾驶有海量的数据,我们有专门的专用汽车数据接入点支持24小时上云,存起来高效进行处理,比车企自己存数据成本会降低一半左右。自动驾驶核心是算法,我们无论是感知还是规控都有大量的算法,通过华为云AI平台,来帮助车企提升端到端的训练效率。”张宇昕介绍道。

华为云之外,其他云厂商也在升级汽车场景的服务,不久前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汽车云”正式亮相;10月,亚马逊云推出汽车行业创新加速计划2.0;9月,百度智能云首次发布了“汽车云”;6月,腾讯智慧出行发布“车云一体”战略规划。

从大厂们的布局方向看,汽车云主要聚焦在自动驾驶、车联网、软件、智造等核心解决方案上。而汽车作为云计算应用的新兴黄金战场,云厂商们正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