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评论丨统筹高质量发展与民生补短板是“十四五”的一项重大课题

2020-09-22 浏览次数:147次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因而,统筹高质量发展与办好民生事业、补齐短板,将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大课题。

办好民生事业,补短板、强弱项,有利于改善要素禀赋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转型动力。今年也是三大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经过强力攻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劳动力资源、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了新的要素禀赋结构,为“十四五”时期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要素基础。进一步办好各项民生事业,释放民生事业的组合与协同效应,必将促进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动力。比如,办好养老事业,既是民生社会事业的内在要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又可以减轻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客观上起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对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民生事业本身就具有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近年来,养老、康养、文化等民生事业领域的产业风口渐次来临,形成“大文化”、“大健康”、“大旅游”等产业升级发展新机遇。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将为民生领域的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信息基础、数据基础,使得民生发展能够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所以说,发展文化、教育、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高水平民生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将大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推动进一步打通国内大循环。

以产业思维理解、办好民生事业,需要激发想象力,拓展政策空间。

一是更加注重民生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切实改变“重建设、轻运营”问题,使之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近十年来是民生领域大投入的时期,也是地方财政、政府债务的重点投向,使得地方民生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然而,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导致设施利用水平普遍较低。今后应激活设施存量、增加服务增量、激发产业动能。这是产业思维办好民生事业的核心要义。

二是更加注重民生服务的普惠化,促进民生事业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未来大量老年人口仍在农村是一个基本事实,如何促进民生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也是办好民生事业的难点所在,也是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新基建”等背景下,创新突破这一瓶颈,将大幅扩充民生服务的群体数量,可以实现民生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三是要破解要素约束难题。在地方债务严监管的背景下,要创新产业思维,拓展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合作路径,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激发出民生领域的创新动能、创业活力。

办好民生事业,需要创新地方金融思维,尤其要注重公益金融发展。例如,山东寿光探索的公益金融小镇,其理念和目标以“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为使命,着力于促进金融支持“补短板、振民生、促公益”,推动金融与民生社会事业的深度融合。其创新项目之一是“金融支持全域老有所养”,依托地方农商行,联合人行、民政、地方金融局等部门,推出涵盖建设、运营、老年人群体及子女等各环节、各主体的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给子女提供的20年分期养老贷。这些金融创新引导推动主城区养老服务向乡村拓展,扩大养老服务范畴。

总而言之,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视角来看待民生发展,更有助于激发创新创业的想象力。不断创新产业思维和金融思维,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引导,促进金融与民生事业深度融合;不断改善要素禀赋结构,激活“补短板、振民生、促公益”的产业空间,以拓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促进公益民生事业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