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首页 园区库首页 园区库列表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
园区面积:439.16 平方公里
园区电话:0519-85127030
邮政编码: 213135
主导产业: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
投资要素
上下游配套
基本信息
政策优势
产业分布
第三方服务
点评
  • 投资成本
  • 园区载体
  • 园区介绍
  • 园区新闻
  • 园区地图

投资成本

土地挂牌价格:26.0万元/亩起
(以实际政策为准)
投资强度:350.0万元/亩起
环保要求:税收要求:30万元/亩起
厂房出租价格区间:15 ~ 20 元/月•㎡厂房出售价格区间:3000 ~ 5000 元/㎡
写字楼出租价格区间:25 ~ 50 元/月•㎡写字楼出售价格区间:7500 ~ 12000 元/㎡

园区载体

厂房
仓库

园区介绍

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目前下辖7镇3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98万人。


 


常州高新区位于常州市老城区之北,北依长江,南枕沪宁铁路,东与江阴市、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等距相望。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常州机场、京沪高铁常州站坐落区内,沪宁高速、常泰高速、S338、S122、S239、新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穿境而过,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网。建区27年来,常州高新区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示范的产城融合先行区、包容共赢的开放合作引领区、人人向往的和谐幸福宜居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动力装备、通用航空、光伏新能源、生命健康、文化创意、智慧科创和现代农业”等八大专题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占全市12%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全市20%的经济总量、21.5%的财政收入、1/3的到账外资和1/3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8.3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0.9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同比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万大关,年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370家、超10亿元企业37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纳税超1000万元工业企业229家。全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30家。


 


二是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全年引进优质项目达120个,其中总投资超1亿元或1000万美元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4个。全力推进17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联影科技等57个区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星宇智能制造产业园等99个区以上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两特三新”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6%,成功创建江苏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光伏智慧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西夏墅工具智造小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龙虎塘智能传感众创社区获批省级试点,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986亩,入选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县,新博龙泉获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通过验收,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三是创新优势不断积聚。2018年,我区在国家高新区年度评价中综合排位第28位,在全国168家高新区中继续稳居前30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91%,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认定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34家。申请专利115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369件;授权专利61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2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6.65件,位列全市第一。2018年,常州高新区获批国家审查员实践基地。认定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三站三中心”19家。全区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85.31%。成功引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常州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德节能环保创新中心”等3家重大创新载体。新增省级众创空间等科技创业平台6家。全年新增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加速器1家,新增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省“双创人才”12名、省“双创团队”1个,高技能人才3148人,成功创建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


 


四是开放开发加速推进。全区已吸引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区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36家,31家世界500强公司投资了43个项目,投资超亿美元的新批及增资项目54个,蒂森克虏伯、森萨塔、诺贝丽斯等一批全球行业领军型企业在区内快速发展。2018年全区新批和增资外资项目110个,2018年新批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9个,历年累计115个项目;2018年实际到账外资7.7亿美元,历年累计11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843亿元,其中出口559亿元。2018年共引进优质项目120个,其中总投资超1亿元或1000万美元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4个。同时,目前区内102家本土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140个,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实现双向良性互动。


 


五是城乡面貌显著提升。积极对接国家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新要求,全域城乡统筹规划不断细化,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农业“两区”划定工作有序开展。轨道交通一号线新北段铺轨全面完成,德胜河航道整治加快推进,新孟河延伸拓浚全面启动。区内路网能级持续提升,高铁场站道路优化系统主体完工,奔发路、华山路等主干道路延伸拓宽,全年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5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0座。高新广场全面运营,新阳科技总部大厦、宇洋达大厦主体封顶,科创水镇一期、高新智汇中心加速推进,总部经济区、新龙湖公园和科技金融中心等项目完成海绵城市改造。绿色建筑示范区高质量通过省级验收,新龙生态林二期、三江口公园等建成开放,预计全年新增绿地180公顷、绿道23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接近40%。高质量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国检任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年关停化工企业25家、“散乱污”企业(作坊)615家。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削减40万吨。深入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水十条”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全年完成污水管网建设92.5公里、区级以上黑臭水体整治58条、规划发展村污水治理设施65个,位列全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市、区)考评第一。


 


六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富民工程不断推进,百姓收入稳步提高,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2万元,增幅8.5%。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新增就业人数4584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749人。教育资源量质齐升,2018年我区投入6亿多元用于学校建设,落实学校建设项目18个,银河幼儿园二期等3个项目投入使用,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和孟河中学教学综合楼等4个项目竣工。新桥高级中学被认定为省四星级高中,百草园小学创建为市新优质学校,新桥初中、孟河实验小学和龙城小学被认定为市优质学校。全区2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验收,举办“书香新北”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区精防康复中心投入运营,孟河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完成主体建设,奔牛人民医院康复科被评为省级基层特色科室。我区创建成“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和“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市委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六个专项行动”,保持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济发展高质量”为中心,以“建设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为指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到2020年,全区基本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创新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产业层次实现新跨越、产业水平实现新提升,集聚发展态势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格局更加完善,结构功能更加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平稳接续、协同发力,创新、绿色成为主要发展动力,常州高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持续争先进位。


 


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策应全市打造工业明星城市、旅游明星城市、管理明星城市的奋斗指向,持续深入推进“五个国际化”,全面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城市对外影响力,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到2020年,进一步提高全区开放型经济在全市的贡献份额,确保开放型经济在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地位,努力成为国家和省、市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区。


 


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高质量旅游明星城市”为指引,深入实施“文化+”战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文化引导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凝聚力;加快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到2020年,全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创建。


 


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城乡发展新理念,以“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为指引,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破解制约全区发展瓶颈和突出矛盾,全面深化土地、城市、产业、生态等多规融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模式,科学合理构建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积极配合全市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深挖城市长效管理和城乡一体化潜力,依托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网格全覆盖,持续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到2020年,城乡规划布局持续优化,交通路网更加发达,城市建筑更加绿色生态,生态绿城加快推进,城乡管理水平加速提升。


 


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为指引,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发展“五大工程”,将全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生态文明宜居示范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绿色增长极。到2020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国考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全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生态绿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林木覆盖率不低于19.5%,努力建设空气清新、水体清澈、美丽宜居的生态家园。


 


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为指引,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贯穿全过程、全环节,突出重点、补齐短板、统筹资源、精准施策,不断将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工作向纵深推进。到2020年,创业就业更加增效,社会保障更加全面,优质教育更加普惠,医卫服务更加提质,养老服务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更加科学。

园区地图

搜索当地供应商
按产业查找

园区信息

园区面积:439.16 平方公里园区电话:0519-85127030
园区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衡山路19号
主导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

经营成本

水价:4.16 元/m³商业用电:0.8451 元/度
大工业用电:0.6151 元/度工业电价(高峰):0.9151 元/度
工业电价(低谷):0.6151 元/度工业电价(平时):0.7151 元/度
天然气:2.5 元/m³ (按季度调整)污水处理:1.84 元/吨
蒸汽:蒸汽价格:320 元/m³
最低工资标准:2020 元/月普通工人:2020-3000 元/月
土地使用税: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应税土地的实际占用面积×适用单位税额(一般规定每平方米的年税额,大城市为0.50~10.00元;中等城市为0.40~8.00元;小城市为0.30~6.00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为0.20~4.00元)

环境配套

货运站距离:距离奔牛货运站20公里高铁距离:距离常州站8公里
港口距离:本市无港口机场距离:距离常州奔牛国际机场25公里
区位介绍: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统称常州新区)位于常州城北,北濒长江,南至沪宁铁路,东西分别与江阴市和武进市交界,总面积115.88平方公里,2000年末辖5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共52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1.7万人。常州新区从规划布局上分为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港区(滨江港口工业区)、新龙区(综合性经济发展区)三大区域,其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公路运输:2015年,常溧高速、延政西路西延、金武路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车。
铁路运输: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速铁路
本市住房均价:12108.0 元/㎡
园区生活配套:医院、学校、超市、便利店、食堂、图书馆、网吧、银行ATM、菜场、健身房、汽车维修、宠物店、家政服务、快递点
居住环境:提供以人为本的功能服务,园区按照城市功能配套各类设施,设有中央商贸区,并在 800 米和 2000 米半径内分别设立便利中心和邻里中心,充分保证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超市:1.明都超市(富都便民店) 2.真正超市 3.乐瑞家生活超市(富都店) 4.快士客多超市(河海街道店) 5.一凡超市 6.乐瑞家生活超市(衡山路) 7.茹三鲜超市
商业环境:园区内服务设施完备,海关、商检、公证、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广告策划、建筑设计、物流配送、报关代理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服务周到。
百货商场:1.荣盛曼哈顿广场 2.铜锣湾(荣盛曼哈顿商业广场) 3.时代广场 4.江南环球港奥特莱斯
酒店商务:1.如家快捷酒店 2.格林豪泰酒店 3.威丽酒店 4.乐度炫彩酒店 5.迷你家酒店式公寓 6.非常印象时尚酒店 7.常州阿尔卡迪亚荣逸温情酒店 8.常州锦江国际大酒店 9.中天凤凰大酒店 10.新骑士酒店 11.常州豪庭酒店 12.常州环雅酒店式公寓 13.爱雅酒店式公寓
休闲娱乐:1.荣盛曼哈顿广场 2.蓝港广场 3.中央艺术公园 4.常州科普植物园
医疗:1.常州华山医院 2.富都社区卫生服务站
教育:1.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2.富都小太阳幼托所 3.皇族DJ学院 4.新鸿书院(江南环球港店)

发展规划

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目前下辖7镇3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98万人。

 

常州高新区位于常州市老城区之北,北依长江,南枕沪宁铁路,东与江阴市、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等距相望。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常州机场、京沪高铁常州站坐落区内,沪宁高速、常泰高速、S338、S122、S239、新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穿境而过,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网。建区27年来,常州高新区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示范的产城融合先行区、包容共赢的开放合作引领区、人人向往的和谐幸福宜居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动力装备、通用航空、光伏新能源、生命健康、文化创意、智慧科创和现代农业”等八大专题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占全市12%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全市20%的经济总量、21.5%的财政收入、1/3的到账外资和1/3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8.3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0.9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同比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万大关,年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370家、超10亿元企业37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纳税超1000万元工业企业229家。全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30家。

 

二是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全年引进优质项目达120个,其中总投资超1亿元或1000万美元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4个。全力推进17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联影科技等57个区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星宇智能制造产业园等99个区以上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两特三新”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6%,成功创建江苏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光伏智慧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西夏墅工具智造小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龙虎塘智能传感众创社区获批省级试点,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986亩,入选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县,新博龙泉获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通过验收,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三是创新优势不断积聚。2018年,我区在国家高新区年度评价中综合排位第28位,在全国168家高新区中继续稳居前30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91%,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认定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34家。申请专利115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369件;授权专利61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2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6.65件,位列全市第一。2018年,常州高新区获批国家审查员实践基地。认定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三站三中心”19家。全区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85.31%。成功引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常州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德节能环保创新中心”等3家重大创新载体。新增省级众创空间等科技创业平台6家。全年新增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加速器1家,新增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省“双创人才”12名、省“双创团队”1个,高技能人才3148人,成功创建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

 

四是开放开发加速推进。全区已吸引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区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36家,31家世界500强公司投资了43个项目,投资超亿美元的新批及增资项目54个,蒂森克虏伯、森萨塔、诺贝丽斯等一批全球行业领军型企业在区内快速发展。2018年全区新批和增资外资项目110个,2018年新批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9个,历年累计115个项目;2018年实际到账外资7.7亿美元,历年累计11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843亿元,其中出口559亿元。2018年共引进优质项目120个,其中总投资超1亿元或1000万美元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4个。同时,目前区内102家本土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140个,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实现双向良性互动。

 

五是城乡面貌显著提升。积极对接国家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新要求,全域城乡统筹规划不断细化,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农业“两区”划定工作有序开展。轨道交通一号线新北段铺轨全面完成,德胜河航道整治加快推进,新孟河延伸拓浚全面启动。区内路网能级持续提升,高铁场站道路优化系统主体完工,奔发路、华山路等主干道路延伸拓宽,全年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5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0座。高新广场全面运营,新阳科技总部大厦、宇洋达大厦主体封顶,科创水镇一期、高新智汇中心加速推进,总部经济区、新龙湖公园和科技金融中心等项目完成海绵城市改造。绿色建筑示范区高质量通过省级验收,新龙生态林二期、三江口公园等建成开放,预计全年新增绿地180公顷、绿道23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接近40%。高质量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国检任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年关停化工企业25家、“散乱污”企业(作坊)615家。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削减40万吨。深入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水十条”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全年完成污水管网建设92.5公里、区级以上黑臭水体整治58条、规划发展村污水治理设施65个,位列全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市、区)考评第一。

 

六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富民工程不断推进,百姓收入稳步提高,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2万元,增幅8.5%。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新增就业人数4584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749人。教育资源量质齐升,2018年我区投入6亿多元用于学校建设,落实学校建设项目18个,银河幼儿园二期等3个项目投入使用,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和孟河中学教学综合楼等4个项目竣工。新桥高级中学被认定为省四星级高中,百草园小学创建为市新优质学校,新桥初中、孟河实验小学和龙城小学被认定为市优质学校。全区2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验收,举办“书香新北”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区精防康复中心投入运营,孟河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完成主体建设,奔牛人民医院康复科被评为省级基层特色科室。我区创建成“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和“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市委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六个专项行动”,保持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济发展高质量”为中心,以“建设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为指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到2020年,全区基本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创新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产业层次实现新跨越、产业水平实现新提升,集聚发展态势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格局更加完善,结构功能更加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平稳接续、协同发力,创新、绿色成为主要发展动力,常州高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持续争先进位。

 

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策应全市打造工业明星城市、旅游明星城市、管理明星城市的奋斗指向,持续深入推进“五个国际化”,全面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城市对外影响力,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到2020年,进一步提高全区开放型经济在全市的贡献份额,确保开放型经济在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地位,努力成为国家和省、市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区。

 

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高质量旅游明星城市”为指引,深入实施“文化+”战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文化引导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凝聚力;加快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到2020年,全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创建。

 

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城乡发展新理念,以“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为指引,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破解制约全区发展瓶颈和突出矛盾,全面深化土地、城市、产业、生态等多规融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模式,科学合理构建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积极配合全市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深挖城市长效管理和城乡一体化潜力,依托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网格全覆盖,持续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到2020年,城乡规划布局持续优化,交通路网更加发达,城市建筑更加绿色生态,生态绿城加快推进,城乡管理水平加速提升。

 

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为指引,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发展“五大工程”,将全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生态文明宜居示范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绿色增长极。到2020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国考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全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生态绿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林木覆盖率不低于19.5%,努力建设空气清新、水体清澈、美丽宜居的生态家园。

 

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为指引,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贯穿全过程、全环节,突出重点、补齐短板、统筹资源、精准施策,不断将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工作向纵深推进。到2020年,创业就业更加增效,社会保障更加全面,优质教育更加普惠,医卫服务更加提质,养老服务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更加科学。

政策分布
暂无产业分布数据
暂无城市介绍
暂无园区企业
金融
人才
法律
财务
物流
咨询/环评/安保
教育
医疗
劳务中介
政府
保险

学校介绍

常州工学院坐落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江南历史名城——常州。学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计划高校。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历经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教、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点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截至2016年3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直属学部),开设本科专业50个。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5万人。学校现有本部、巫山路校区和会馆浜路成教基地,占地10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超过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5亿元,纸质图书藏书达112万册。

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目前下辖7镇3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98万人。

 

常州高新区位于常州市老城区之北,北依长江,南枕沪宁铁路,东与江阴市、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等距相望。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常州机场、京沪高铁常州站坐落区内,沪宁高速、常泰高速、S338、S122、S239、新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穿境而过,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网。建区27年来,常州高新区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示范的产城融合先行区、包容共赢的开放合作引领区、人人向往的和谐幸福宜居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动力装备、通用航空、光伏新能源、生命健康、文化创意、智慧科创和现代农业”等八大专题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占全市12%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全市20%的经济总量、21.5%的财政收入、1/3的到账外资和1/3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8.3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0.9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同比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万大关,年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370家、超10亿元企业37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纳税超1000万元工业企业229家。全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30家。

 

二是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全年引进优质项目达120个,其中总投资超1亿元或1000万美元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4个。全力推进17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联影科技等57个区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星宇智能制造产业园等99个区以上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两特三新”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6%,成功创建江苏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光伏智慧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西夏墅工具智造小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龙虎塘智能传感众创社区获批省级试点,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986亩,入选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县,新博龙泉获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通过验收,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三是创新优势不断积聚。2018年,我区在国家高新区年度评价中综合排位第28位,在全国168家高新区中继续稳居前30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91%,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认定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34家。申请专利115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369件;授权专利61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2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6.65件,位列全市第一。2018年,常州高新区获批国家审查员实践基地。认定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三站三中心”19家。全区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85.31%。成功引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常州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德节能环保创新中心”等3家重大创新载体。新增省级众创空间等科技创业平台6家。全年新增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加速器1家,新增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省“双创人才”12名、省“双创团队”1个,高技能人才3148人,成功创建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

 

四是开放开发加速推进。全区已吸引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区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36家,31家世界500强公司投资了43个项目,投资超亿美元的新批及增资项目54个,蒂森克虏伯、森萨塔、诺贝丽斯等一批全球行业领军型企业在区内快速发展。2018年全区新批和增资外资项目110个,2018年新批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9个,历年累计115个项目;2018年实际到账外资7.7亿美元,历年累计11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843亿元,其中出口559亿元。2018年共引进优质项目120个,其中总投资超1亿元或1000万美元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4个。同时,目前区内102家本土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140个,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实现双向良性互动。

 

五是城乡面貌显著提升。积极对接国家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新要求,全域城乡统筹规划不断细化,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农业“两区”划定工作有序开展。轨道交通一号线新北段铺轨全面完成,德胜河航道整治加快推进,新孟河延伸拓浚全面启动。区内路网能级持续提升,高铁场站道路优化系统主体完工,奔发路、华山路等主干道路延伸拓宽,全年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5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0座。高新广场全面运营,新阳科技总部大厦、宇洋达大厦主体封顶,科创水镇一期、高新智汇中心加速推进,总部经济区、新龙湖公园和科技金融中心等项目完成海绵城市改造。绿色建筑示范区高质量通过省级验收,新龙生态林二期、三江口公园等建成开放,预计全年新增绿地180公顷、绿道23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接近40%。高质量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国检任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年关停化工企业25家、“散乱污”企业(作坊)615家。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削减40万吨。深入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水十条”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全年完成污水管网建设92.5公里、区级以上黑臭水体整治58条、规划发展村污水治理设施65个,位列全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市、区)考评第一。

 

六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富民工程不断推进,百姓收入稳步提高,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2万元,增幅8.5%。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新增就业人数4584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749人。教育资源量质齐升,2018年我区投入6亿多元用于学校建设,落实学校建设项目18个,银河幼儿园二期等3个项目投入使用,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和孟河中学教学综合楼等4个项目竣工。新桥高级中学被认定为省四星级高中,百草园小学创建为市新优质学校,新桥初中、孟河实验小学和龙城小学被认定为市优质学校。全区2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验收,举办“书香新北”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区精防康复中心投入运营,孟河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完成主体建设,奔牛人民医院康复科被评为省级基层特色科室。我区创建成“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和“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市委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六个专项行动”,保持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济发展高质量”为中心,以“建设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为指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到2020年,全区基本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创新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产业层次实现新跨越、产业水平实现新提升,集聚发展态势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格局更加完善,结构功能更加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平稳接续、协同发力,创新、绿色成为主要发展动力,常州高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持续争先进位。

 

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策应全市打造工业明星城市、旅游明星城市、管理明星城市的奋斗指向,持续深入推进“五个国际化”,全面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城市对外影响力,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到2020年,进一步提高全区开放型经济在全市的贡献份额,确保开放型经济在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地位,努力成为国家和省、市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区。

 

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高质量旅游明星城市”为指引,深入实施“文化+”战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文化引导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凝聚力;加快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到2020年,全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创建。

 

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城乡发展新理念,以“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为指引,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破解制约全区发展瓶颈和突出矛盾,全面深化土地、城市、产业、生态等多规融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模式,科学合理构建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积极配合全市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深挖城市长效管理和城乡一体化潜力,依托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网格全覆盖,持续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到2020年,城乡规划布局持续优化,交通路网更加发达,城市建筑更加绿色生态,生态绿城加快推进,城乡管理水平加速提升。

 

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为指引,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发展“五大工程”,将全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生态文明宜居示范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绿色增长极。到2020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国考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全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生态绿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林木覆盖率不低于19.5%,努力建设空气清新、水体清澈、美丽宜居的生态家园。

 

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以“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为指引,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贯穿全过程、全环节,突出重点、补齐短板、统筹资源、精准施策,不断将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工作向纵深推进。到2020年,创业就业更加增效,社会保障更加全面,优质教育更加普惠,医卫服务更加提质,养老服务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更加科学。

评论

全部评论

  • 园区回复
暂无评论
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感谢您的留言

3s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