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首页 园区库首页 园区库列表 仙桃工业园

仙桃工业园

10.0万元/亩
土地挂牌价格(以实际政策为准)
14.8km²
占地面积
市县级
级别
主导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采掘业,食品工业
园区电话:400-618-9895
视频客服
留言
政务大厅
投资要素
上下游配套
基本信息
政策优势
产业分布
第三方服务
点评
  • 投资成本
  • 园区介绍
  • 园区新闻
  • 园区地图

投资成本

土地挂牌价格:10.0万元/亩起
(以实际政策为准)
投资强度:150.0万元/亩起
环保要求:税收要求:15.0万元/亩起
厂房出租价格区间:3.9 ~ 30 元/月•㎡厂房出售价格区间: - 元/㎡
写字楼出租价格区间:4.8 ~ 30 元/月•㎡写字楼出售价格区间:3000.0 ~ ? 元/㎡

园区介绍

1,跨越发展新材料产业
  发挥“中国非织造布名城”优势,00以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为主要方向,以非织造布、新型功能材料为发展重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800亿元,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非织造布领域。材料环节,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拓宽非织造布应用领域,重点发展PET纺粘法非织造布、熔喷法非织布、水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等,探索发展血液过滤、高性能的医用过滤等高附加值及满足特殊领域需求的非织造布。制品环节,加大生物抗菌型非织造布产品研发力度,重点发展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等医用防护用制品,培育发展工业领域过滤材料、绝缘材料、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以及面向农业的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多功能性制品。生产装备环节,支持恒天嘉华、新发塑料等龙头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开展非织造布关键生产设备技术攻关,发展高性能成网机、热轧机、卷绕机、分切机等,提升成套设备制造能力,运用在线检测、自动分切、自动分拣等先进技术,提升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新型功能材料。推进高端装备用钛材、钛合金、钛功能材料、钛复合材料等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大力发展二氧化钛、海绵钛等电子级钛材料,推动高纯度钛酸钡、超细二氧化钛等电子基础粉体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巩固提升有机硅交联剂、偶联剂、LED有机硅新材料等产品性能,向医疗级、电子级、太阳能级有机硅延伸,推动高性能硅橡胶、特种亚光压纹胶带基材的产业化。推动陶瓷纤维摩擦材料、环保型高分子凝胶材料、耐海水腐蚀焊接材料等研发和产业化。
2、做精做深生物产业
    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仙桃生物产业园、国家农业产业园,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等,提升健康食品发展水平。生物医药领域,推动人血清白蛋白等新结构、新机制的生物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开发缓控释注射剂、长效注射剂等新型制剂产品;加快中药现代化,开展黄连、石斛、川贝等中药提取制备和生产新工艺研究,重点研制治疗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中成药。生物农业领域,推进黄鳝、油菜、大米等动植物良种选育和推广,加快高效无毒型渔药、兽药等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加强营养剂添加技术的研制与应用。医疗器械领域,加快发展大输液软袋、注射剂包装盒产品配件、医用手术防护服等,培育发展小型化、便携式家用型医疗设备。健康食品领域,创新生产工艺,大力开发多功能营养食品、休闲食品、杂粮食品,扩大功能饮料、活菌型含乳饮料等饮料生产规模。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400亿元,建成具有国内知名的生物产业基地。
3、加快发展环保新能源产业
    把握我国环保新能源发展机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节能环保装备领域,加快连续回转蓄热式空气预热器、蓄热式燃气锅炉等高端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探索研发化石能源、矿产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等领域核心装备,支持企业依托核心技术和设计能力开展工程总承包服务。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推动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废旧汽车等城市矿产报废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面向中部地区的城市矿产资源回收、集散、分拣、交易和再生体系。光伏太阳能领域,加快发展新型太阳能电池、高效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电站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乘用车、巡逻车、休闲车等高强度、轻量化需求,大力发展适应各行业的新能源电动微型专用车;加大新型锂电池、镍氢电池等高性能动力电池研制。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350亿元,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新兴的环保新能源产业基地。
4、壮大提升电子信息产业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新型元器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新型元器件领域,加快发展印刷电路板、芯片载板、石英晶体谐振器等产品,重点推动高端LED光源器件封装、LED路灯系统设计等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消费电子领域,加快发展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三网融合设备、网络电视及相关配套产品,培育发展数字家庭产品和系统。汽车电子领域,大力发展导航系统、通讯系统、转向系统、后视系统等中高端电子系统。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达400亿元,建成中部地区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5、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科技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着力打造“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电子商务领域,面向B2C、B2B、C2C市场需求,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快建设城市矿产资源大市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中国非织造布交易网、他拍档等。智慧物流领域,加快推动顺丰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快速消费品物流、电子废弃物物流等,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科技服务领域,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科技服务新模式。健康服务领域,依托仙桃“体操之乡”品牌优势,重点发展体育健身、运动康复、体育旅游等。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收入500亿元,成为江汉平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园区地图

搜索当地供应商
按产业查找

园区信息

园区面积:14.8 平方公里园区电话: -
园区地址:省直辖仙桃市仙桃工业园
主导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采掘业,食品工业

经营成本

水价:2.26 元/m³商业用电:0.945 元/度
大工业用电:0.585 元/度工业电价(高峰):1.053 元/度
工业电价(低谷):0.2808 元/度工业电价(平时):0.55 元/度
天然气:2.8 元/m³ (按季度调整)污水处理:0.8 元/吨
最低工资标准:1225.0 元/月普通工人:1000.0 元/月
土地使用税: -

环境配套

货运站距离:距汉宜铁路仙货运桃站约7公里高铁距离:距汉宜铁路仙桃站约7公里
港口距离:距松公渡口8.1公里机场距离: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100公里
区位介绍:仙桃高新区地处武汉城市圈西翼,西望荆州,北依汉水,南靠长江,具有贯穿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高新区建立了"水、陆、空、铁"四维立体交通网络。京珠高速、沪渝高速、随岳高速和318国道贯穿全境,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汉口火车站、长江武汉港均只1小时车程。
公路运输:仙桃公路交通四通八达,318国道、沪蓉高速横贯东西,随(州)岳(阳)高速、京珠高速和沪蓉高速在仙桃附近交汇。
铁路运输:京广、京九等九条铁路交汇武汉,干线直通东西,贯穿南北。正在规划建设的沪蓉高速铁路距汉江大桥仅4公里。
本市住房均价:4582.0 元/㎡
园区生活配套: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教育环境好
居住环境:居住环境优良
超市:友谊批发超市
商业环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百货商场:武商仙桃购物中心
酒店商务:欧喜得精品酒店,花园酒店,仙苑国际大酒店
休闲娱乐:武商仙桃国际影城
医疗:仙桃爱普眼科医院,仙桃市中医院,博爱医院
教育:全市现有高等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仙桃学院)1所,职业学院2所,电大1所,职业中专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20所,初中55所,小学251所,幼儿园54所

发展规划

1,跨越发展新材料产业   发挥“中国非织造布名城”优势,00以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为主要方向,以非织造布、新型功能材料为发展重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800亿元,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非织造布领域。材料环节,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拓宽非织造布应用领域,重点发展PET纺粘法非织造布、熔喷法非织布、水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等,探索发展血液过滤、高性能的医用过滤等高附加值及满足特殊领域需求的非织造布。制品环节,加大生物抗菌型非织造布产品研发力度,重点发展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等医用防护用制品,培育发展工业领域过滤材料、绝缘材料、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以及面向农业的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多功能性制品。生产装备环节,支持恒天嘉华、新发塑料等龙头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开展非织造布关键生产设备技术攻关,发展高性能成网机、热轧机、卷绕机、分切机等,提升成套设备制造能力,运用在线检测、自动分切、自动分拣等先进技术,提升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新型功能材料。推进高端装备用钛材、钛合金、钛功能材料、钛复合材料等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大力发展二氧化钛、海绵钛等电子级钛材料,推动高纯度钛酸钡、超细二氧化钛等电子基础粉体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巩固提升有机硅交联剂、偶联剂、LED有机硅新材料等产品性能,向医疗级、电子级、太阳能级有机硅延伸,推动高性能硅橡胶、特种亚光压纹胶带基材的产业化。推动陶瓷纤维摩擦材料、环保型高分子凝胶材料、耐海水腐蚀焊接材料等研发和产业化。 2、做精做深生物产业     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仙桃生物产业园、国家农业产业园,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等,提升健康食品发展水平。生物医药领域,推动人血清白蛋白等新结构、新机制的生物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开发缓控释注射剂、长效注射剂等新型制剂产品;加快中药现代化,开展黄连、石斛、川贝等中药提取制备和生产新工艺研究,重点研制治疗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中成药。生物农业领域,推进黄鳝、油菜、大米等动植物良种选育和推广,加快高效无毒型渔药、兽药等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加强营养剂添加技术的研制与应用。医疗器械领域,加快发展大输液软袋、注射剂包装盒产品配件、医用手术防护服等,培育发展小型化、便携式家用型医疗设备。健康食品领域,创新生产工艺,大力开发多功能营养食品、休闲食品、杂粮食品,扩大功能饮料、活菌型含乳饮料等饮料生产规模。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400亿元,建成具有国内知名的生物产业基地。 3、加快发展环保新能源产业     把握我国环保新能源发展机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节能环保装备领域,加快连续回转蓄热式空气预热器、蓄热式燃气锅炉等高端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探索研发化石能源、矿产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等领域核心装备,支持企业依托核心技术和设计能力开展工程总承包服务。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推动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废旧汽车等城市矿产报废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面向中部地区的城市矿产资源回收、集散、分拣、交易和再生体系。光伏太阳能领域,加快发展新型太阳能电池、高效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电站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乘用车、巡逻车、休闲车等高强度、轻量化需求,大力发展适应各行业的新能源电动微型专用车;加大新型锂电池、镍氢电池等高性能动力电池研制。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350亿元,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新兴的环保新能源产业基地。 4、壮大提升电子信息产业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新型元器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新型元器件领域,加快发展印刷电路板、芯片载板、石英晶体谐振器等产品,重点推动高端LED光源器件封装、LED路灯系统设计等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消费电子领域,加快发展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三网融合设备、网络电视及相关配套产品,培育发展数字家庭产品和系统。汽车电子领域,大力发展导航系统、通讯系统、转向系统、后视系统等中高端电子系统。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达400亿元,建成中部地区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5、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科技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着力打造“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电子商务领域,面向B2C、B2B、C2C市场需求,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快建设城市矿产资源大市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中国非织造布交易网、他拍档等。智慧物流领域,加快推动顺丰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快速消费品物流、电子废弃物物流等,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科技服务领域,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科技服务新模式。健康服务领域,依托仙桃“体操之乡”品牌优势,重点发展体育健身、运动康复、体育旅游等。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收入500亿元,成为江汉平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政策分布
暂无产业分布数据
暂无城市介绍
暂无园区企业
金融
人才
法律
财务
物流
咨询/环评/安保
教育
医疗
劳务中介
政府
保险

学校介绍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是一所中国著名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也是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清政府设立自强学堂片,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序幕。1896年更名方言学堂,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更名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为现名。至今已有125年办学历史。 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千人计划”、“卓越计划”等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湖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作为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其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为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武大樱花约在每年三月下旬开放。 截至2017年,武汉大学1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行世界前1%,其中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世界第一。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4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9个学科排名全国前三,14个学科排名全国前五,23个学科排名全国前十。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江城武汉,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前身为1952年建立的华中工学院)、同济医科大学(前身为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前身为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 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入选高校,是21世纪学术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七校联合办学、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成员,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建医学院,是拥有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学中心的四所大学之一,是与清华大学一同被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授予“大学领先奖”的两所中国大学之一。入选《Nature》评出的“中国十大科研机构”,被称作“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占地7000余亩;有98个本科专业,2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进入A类,28个学科进入B类;专任教师3000余人,其中教授1000余人,两院专职院士16人。
长江大学(Yangtze University),简称“长大”, [1] 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获批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2] 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国家农业部共建的高校;湖北省教育厅与荆州市共建高校 [3] 。 [1-2] [4-7] 长江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至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改名为江汉石油学院,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长江大学。200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17年3月,长江大学校园占地面积4742亩,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9.7亿元;长江大学本校部位于荆州城区、长江大学武汉校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 [1] ;设有26个二级学院,开办98个本科专业; [8] 有教职工3080人,其中专任教师2159人,教授334人,副教授849人;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8个,硕士专业学位点7个;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33933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2642人,外国留学生1300余人。
武汉轻工大学(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原名武汉工业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1] 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最早一所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是湖北省和国家粮食局重点支持建设的普通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201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 [2] 学校的前身是曾经闻名全国的三大粮院之一“武汉粮院”,是一所专门培养粮油食品行业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办学用地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举办有继续教育学院;有本科专业6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省级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16000余人;武汉轻工大学由常青校区(主校区)和金银湖校区(新校区)两个校区组成。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脚,其办学源头溯源于1898年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历经传承演变,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全部系科以及原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件成立华中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1] 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863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现有学院(部)18个,本科专业5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二级学科10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全日制在校学生26196人,其中本科生18763人,研究生7433人;现有教职工2632多人,其中教师1528人,教授385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3]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专家19人,万人计划专家14人,长江学者23人,国家杰青20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人。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 ,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高校 [2] ,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办学源头始于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武汉昙华林创办文华书院;历经传承演变,1903为文华书院大学部,1912年更名为中华大学,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截至2017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下设30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15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380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2000人,其中本科生近18000人,研究生11000多人,留学生2900多人
1,跨越发展新材料产业   发挥“中国非织造布名城”优势,00以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为主要方向,以非织造布、新型功能材料为发展重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800亿元,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非织造布领域。材料环节,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拓宽非织造布应用领域,重点发展PET纺粘法非织造布、熔喷法非织布、水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等,探索发展血液过滤、高性能的医用过滤等高附加值及满足特殊领域需求的非织造布。制品环节,加大生物抗菌型非织造布产品研发力度,重点发展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等医用防护用制品,培育发展工业领域过滤材料、绝缘材料、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以及面向农业的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多功能性制品。生产装备环节,支持恒天嘉华、新发塑料等龙头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开展非织造布关键生产设备技术攻关,发展高性能成网机、热轧机、卷绕机、分切机等,提升成套设备制造能力,运用在线检测、自动分切、自动分拣等先进技术,提升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新型功能材料。推进高端装备用钛材、钛合金、钛功能材料、钛复合材料等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大力发展二氧化钛、海绵钛等电子级钛材料,推动高纯度钛酸钡、超细二氧化钛等电子基础粉体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巩固提升有机硅交联剂、偶联剂、LED有机硅新材料等产品性能,向医疗级、电子级、太阳能级有机硅延伸,推动高性能硅橡胶、特种亚光压纹胶带基材的产业化。推动陶瓷纤维摩擦材料、环保型高分子凝胶材料、耐海水腐蚀焊接材料等研发和产业化。 2、做精做深生物产业     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仙桃生物产业园、国家农业产业园,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等,提升健康食品发展水平。生物医药领域,推动人血清白蛋白等新结构、新机制的生物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开发缓控释注射剂、长效注射剂等新型制剂产品;加快中药现代化,开展黄连、石斛、川贝等中药提取制备和生产新工艺研究,重点研制治疗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中成药。生物农业领域,推进黄鳝、油菜、大米等动植物良种选育和推广,加快高效无毒型渔药、兽药等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加强营养剂添加技术的研制与应用。医疗器械领域,加快发展大输液软袋、注射剂包装盒产品配件、医用手术防护服等,培育发展小型化、便携式家用型医疗设备。健康食品领域,创新生产工艺,大力开发多功能营养食品、休闲食品、杂粮食品,扩大功能饮料、活菌型含乳饮料等饮料生产规模。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400亿元,建成具有国内知名的生物产业基地。 3、加快发展环保新能源产业     把握我国环保新能源发展机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节能环保装备领域,加快连续回转蓄热式空气预热器、蓄热式燃气锅炉等高端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探索研发化石能源、矿产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等领域核心装备,支持企业依托核心技术和设计能力开展工程总承包服务。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推动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废旧汽车等城市矿产报废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面向中部地区的城市矿产资源回收、集散、分拣、交易和再生体系。光伏太阳能领域,加快发展新型太阳能电池、高效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电站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乘用车、巡逻车、休闲车等高强度、轻量化需求,大力发展适应各行业的新能源电动微型专用车;加大新型锂电池、镍氢电池等高性能动力电池研制。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350亿元,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新兴的环保新能源产业基地。 4、壮大提升电子信息产业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新型元器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新型元器件领域,加快发展印刷电路板、芯片载板、石英晶体谐振器等产品,重点推动高端LED光源器件封装、LED路灯系统设计等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消费电子领域,加快发展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三网融合设备、网络电视及相关配套产品,培育发展数字家庭产品和系统。汽车电子领域,大力发展导航系统、通讯系统、转向系统、后视系统等中高端电子系统。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达400亿元,建成中部地区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5、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科技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着力打造“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电子商务领域,面向B2C、B2B、C2C市场需求,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快建设城市矿产资源大市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中国非织造布交易网、他拍档等。智慧物流领域,加快推动顺丰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快速消费品物流、电子废弃物物流等,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科技服务领域,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科技服务新模式。健康服务领域,依托仙桃“体操之乡”品牌优势,重点发展体育健身、运动康复、体育旅游等。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收入500亿元,成为江汉平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评论

全部评论

  • 园区回复
暂无评论
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感谢您的留言

3s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