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首页 园区库首页 园区库列表 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
园区面积:55 平方公里
园区电话:0574-89288871,0574-89288865,0574-89288881
邮政编码: 315163
主导产业: 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
投资要素
上下游配套
基本信息
政策优势
产业分布
第三方服务
点评
  • 投资成本
  • 园区介绍
  • 园区新闻
  • 园区地图

投资成本

土地挂牌价格:73.6万元/亩起
(以实际政策为准)
投资强度:500万元/亩起
环保要求:税收要求:30万元/亩起
厂房出租价格区间:12 ~ 35 元/月•㎡厂房出售价格区间:3000 ~ 7000 元/㎡
写字楼出租价格区间:30 ~ 45 元/月•㎡写字楼出售价格区间:8000 ~ 13000 元/㎡

园区介绍

1.产业定位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的产业定位为: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的作用,链接全球新材料领域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高端创新资源,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重大创新成果,推动新材料研发成果中试孵化和产业化。
“中国智造”创新先导区。通过协同创新、跨界融合等方式,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大力培育智能硬件、3D打印等新兴业态,将高新区(科技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打造成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带动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标杆区。以满足区域科技创新需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发展检测认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领域,积极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机制,支撑全市、全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更加凸显。
宁波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重强化科技创新,持续优化城市建设,引领示范宁波市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将高新区(科技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打造为全面支撑宁波市转型跨越的战略支点。
2.发展目标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的发展目标为:
到2020年,高新区(科技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形成有力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
经济总量持续壮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00亿元,年均增速12%左右;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元,年均增速12%左右;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速1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科技服务业收入占服务业收入的20%,产业结构更合理。
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增长明显。争创1个百亿级创新产业集群,全面形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等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培育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300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超20家,本地上市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培育出市级高成长企业30家;产业公共创新平台达到1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数量超过15家,市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100家,建立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创新成果。

园区地图

搜索当地供应商
按产业查找

园区信息

园区面积:55 平方公里园区电话:0574-89288871,0574-89288865,0574-89288881
园区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广贤路999号
主导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

经营成本

水价:2.65 元/m³商业用电:0.6964 元/度
大工业用电:0.6640 元/度工业电价(高峰):1.0824 元/度
工业电价(低谷):0.4164 元/度工业电价(平时):0.9004 元/度
天然气:3.78 元/m³ (按季度调整)污水处理:2.60 元/吨
最低工资标准:2280 元/月普通工人:3000-5000 元/月
土地使用税: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应税土地的实际占用面积×适用单位税额(一般规定每平方米的年税额,大城市为0.50~10.00元;中等城市为0.40~8.00元;小城市为0.30~6.00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为0.20~4.00元)

环境配套

货运站距离:距离宁波北站货场12.3公里高铁距离:距离宁波站9.4公里
港口距离:距离宁波海港22.1公里机场距离:距离宁波栎社国际机场17.4公里
区位介绍:高新区地处宁波城区东部板块,与新的宁波市行政中心一路之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市区和北仑区及宁波港的江南路、通途路贯穿园区。宁波东外环线建在高新区东部边缘,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与高新区主干道相接。高新区距离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距离机场10公里,距离港口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高新区依托城区发展,快捷、方便的信息传达和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为投资者提供了高品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公路运输:宁波是浙江东部的交通枢纽,宁波绕城高速公路(G1501)、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G92)、甬台温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G15)、甬金高速公路(G1512)、甬舟高速公路(舟山跨海大桥,G9211)、甬台温复线高速(G15W3,象山港大桥及其连接线)、穿山疏港高速(S20)等多条高速公路的穿境而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落成,宁波到上海的时间从原先的4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
铁路运输:萧甬铁路复线和甬台温铁路为宁波的主干铁路,北仑线、洪镇线、余慈线、白沙线为支线,外连浙赣线、沪杭线,内通宁波港区,接通中国的铁路网。
本市住房均价:15946.0 元/㎡
园区生活配套:医院、学校、超市、便利店、食堂、图书馆、网吧、银行ATM、菜场、健身房、汽车维修、宠物店、家政服务、快递点
居住环境:办公环境舒适、环保、健康,处处亲近自然。
超市:1.三江购物(邻里店) 2.世纪华联超市(梅景路)
商业环境: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
百货商场:1.欢乐购大卖场(梅墟店) 2.金沙码头奥莱公园
酒店商务:1.心悦四季酒店 2.维珍天使酒店(宁波店)
休闲娱乐:1.法治公园 2.梅墟公园
医疗:1.梅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红联华南医院
教育:1.信懋小学 2.梅墟中心小学

发展规划

1.产业定位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的产业定位为: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的作用,链接全球新材料领域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高端创新资源,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重大创新成果,推动新材料研发成果中试孵化和产业化。 “中国智造”创新先导区。通过协同创新、跨界融合等方式,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大力培育智能硬件、3D打印等新兴业态,将高新区(科技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打造成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带动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标杆区。以满足区域科技创新需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发展检测认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领域,积极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机制,支撑全市、全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更加凸显。 宁波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重强化科技创新,持续优化城市建设,引领示范宁波市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将高新区(科技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打造为全面支撑宁波市转型跨越的战略支点。 2.发展目标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的发展目标为: 到2020年,高新区(科技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形成有力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 经济总量持续壮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00亿元,年均增速12%左右;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元,年均增速12%左右;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速1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科技服务业收入占服务业收入的20%,产业结构更合理。 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增长明显。争创1个百亿级创新产业集群,全面形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等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培育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300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超20家,本地上市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培育出市级高成长企业30家;产业公共创新平台达到1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数量超过15家,市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100家,建立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创新成果。
政策分布
暂无产业分布数据
暂无城市介绍
暂无园区企业
金融
人才
法律
财务
物流
咨询/环评/安保
教育
医疗
劳务中介
政府
保险

学校介绍

宁波大学(Ningbo University),简称宁大,坐落于副省级城市宁波市,是国家海洋局、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1计划”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1] 。 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 [1] 截止2017年12月,宁波大学占地3551亩,校舍总建筑面积90.9万平方米;2015年,启动新建宁波大学梅山海洋科教园和慈溪校区,新增办学用地1400亩。学校拥有1家直属附属医院、7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8家教学医院。有教职工2720余名,副高人员1180名,全职院士数人。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298名,各类研究生6719名,在校留学生2615人,并举办一所独立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科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1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 截至2017年3月,宁波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1.产业定位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的产业定位为: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的作用,链接全球新材料领域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高端创新资源,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重大创新成果,推动新材料研发成果中试孵化和产业化。 “中国智造”创新先导区。通过协同创新、跨界融合等方式,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大力培育智能硬件、3D打印等新兴业态,将高新区(科技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打造成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带动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标杆区。以满足区域科技创新需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发展检测认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领域,积极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机制,支撑全市、全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更加凸显。 宁波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重强化科技创新,持续优化城市建设,引领示范宁波市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将高新区(科技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打造为全面支撑宁波市转型跨越的战略支点。 2.发展目标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的发展目标为: 到2020年,高新区(科技城)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形成有力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 经济总量持续壮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00亿元,年均增速12%左右;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元,年均增速12%左右;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速1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科技服务业收入占服务业收入的20%,产业结构更合理。 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增长明显。争创1个百亿级创新产业集群,全面形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等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培育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300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超20家,本地上市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培育出市级高成长企业30家;产业公共创新平台达到1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数量超过15家,市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100家,建立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创新成果。

评论

全部评论

  • 园区回复
暂无评论
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感谢您的留言

3s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