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to Reach Chinese Companies Searching for Business Park Sp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扬州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技镇长团”工作成效显著

2018-08-24

扬州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技镇长团”工作成效显著

原标题:扬州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技镇长团”工作成效显著

在科技镇长团成员的牵线下,牛春明教授与宝胜科技开展合作(左图),卢革宇教授在奥力威指导研发工作(右图)。

扬州网讯

(通讯员 扬人才 本报记者 赵天) 如何建设新兴科创名城?人才是关键,扬州正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日前,从我市科技镇长团仪征团传来消息:80后“创二代”陈正经营的江苏维仪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九批仪征团团员田富强教授的对接指导下,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增,成功“牵手”国际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成为其配套供应商。

江苏艾迪药业有限公司也传来喜讯,全国唯一靶向药物——抑制所有固体肿瘤的创新药ACC010的研发,已实现重大突破。该新药预计年底向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申报,明年进入临床试验,2020年上市。作为“千人计划”专家创办的企业,艾迪药业发展过程中也一直活跃着邗江区科技镇长团团员的身影。

两个喜讯,都在验证着“科技镇长团”的工作实效。

科技镇长团,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每年从全国科教部门、高校院所和省级机关产业主管部门选拔人才,组团挂职、科技帮扶基层和企业,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截至目前,扬州先后选派了8批421人次挂职科技镇长团团员,本月底又将迎来新的一批79名团员,累计选派团员达500名。

2010年以来,扬州“科技镇长团”工作亮点纷呈:2010年,江都区成为苏中苏北地区首家派驻科技镇长团的县(市、区);2016年,广陵区成立全省首支3000万元科技镇长团创业投资基金;2018年,我市率先以“1+1”柔性合作模式实现县(市、区)和功能区科技镇长团全覆盖……

去年8月,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在扬调研时,曾点赞扬州科技镇长团“院团会”联动工作机制。

站位企业视角 为集聚智力成果服务发展找准“精度”

“以前,我们的主打产品是油位传感器,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市场竞争激烈,加快研发新一代高科技含量的汽车用传感器迫在眉睫。

在第六批省科技镇长团邗江团团员王德仁的帮助下,企业引进了北京科技大学长江学者姜勇教授,成功实施“车用高性能磁性传感器”项目。之后,又在第九、十批团员申春的牵线下,引进吉林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卢革宇教授团队,成功实施“面向汽车节能环保的NOx传感器”项目。两个科技项目,帮助企业抢占了行业制高点,公司于2016年在创业板上市。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技镇长团“一肩挑两担”,让高校院所和基层企业“联”得更紧密。2010年以来,我市历任科技镇长团都深入一线摸排企业需求,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对接平台,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破解发展困难。

在宝胜集团,宝胜科技技术总监陈刚带领团队筹建的国内领先的高分子材料公司即将于月底竣工。此前,由他帮助引进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西安交大牛春明教授合作的“碳纳米管/聚合物界面改性及其在中高压/超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材料中的应用”项目,已实现销售3亿元。

这些“大动作”不仅带动宝胜领跑传统电缆产业转型,也将时任省第六批科技镇长团宝应团副团长的陈刚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照”进了现实。2015年3月,陈刚从西安交大辞职,全职加盟宝胜。近期,宝胜集团又经科技镇长团牵线,与中国科技大学达成核电高性能电缆项目框架合作,填补了国内空白。

每一位科技镇长团成员背后,都联系着一门学科、一所学校、一个科研院所,他们成为地方企业步入高校院所的“钥匙”,打通了高校成果和企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企业人才从何处引进?如何搭建自主创新平台?”扬州乾照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半导体光电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开发区科技镇长团副团长、南京工业大学数理学院徐美华教授正为企业负责人支招。

如何集聚创新要素是很多扬企面临的“成长烦恼”,徐美华致力于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为此,她特地邀请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率队到乾照光电实地考察,最终将南工大本科生实习基地“落”在了企业,并帮助企业成功申报“产业教授”合作导师项目,为企业自主创新注入智力源泉。

8年来,我市历任科技镇长团内引外联,帮助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6人、省“双创”人才258人、省“双创”博士297人、科技副总369人。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科技人才项目1558项,其中立项693项、获财政资助6.31亿元。

团员“下海”

为扬州创新创业氛围增添“浓度”

“我的创业梦,在扬州得到实现。”前不久,第十批仪征团团员、青岛科技大学刘通讲师,注册成立扬州昂德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用于水下环境监测和桥梁堤坝测量的水下机器人。

据刘通介绍,去年,他们项目获得仪征“凤来仪青年人才创业大赛”创意组比赛一等奖,并闯入扬州“绿扬金凤”众创大赛年轻人才专场决赛,“政府的支持和服务,是我的"定心丸",有了65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创业启动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第九、十批科技镇长团江都团团员胡章优来自吉林大学,他的办公场地不大,却承载着两个互联网创业项目:“楼里楼外”智慧社区和“农服通”全产业链信管平台。

“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长三角规划战略中,宁镇扬板块举足轻重,扬州的地理优势,会给项目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胡章优说,“楼里楼外”项目目前已覆盖江苏、吉林、河北等地的100多个楼盘,平台流水1.6亿元。“农服通”平台则为13万户经营主体提供金融、农资、农机一站式服务,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高度认可。

8年来,扬州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双创”高地,让科技镇长团“留下来”。

目前,邗江、广陵以及高邮都专们为科技镇长团成员建立了双创基地,以“总部+孵化基地”运行模式管理,持续发挥 “筑巢引凤”效应。其中,广陵区探索科技镇长团“基地+基金”模式,以股权和债券投资的形式,专门投资科技镇长团创新创业项目。此外,我市还将科技镇长团团员创新创业项目纳入1亿元天使(人才)专项资金和3000万元天使梦想基金支持范围。

“硬环境焕然一新,软环境脱胎换骨。”第七、八批科技镇长团广陵团团员、南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晓华这样形容扬州的双创环境。2015年,黄教授创立江苏蒙迪克机电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机械设备研发制造,“2000平方米科研办公场所应有尽有,加上基金的投入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也使我们更加审慎地规划项目发展。”

在5月25日举行的广陵科技镇长团双创基地推介洽谈会上,又有10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双基"模式,促使科技镇长们切实投身地方经济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角,最终把"科技帮扶"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项目。”广陵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翻开扬城的“双创地图”,科技镇长团员的创业足迹,遍布四方,他们不断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创新浓度,为城市持续迸发双创活力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我市共吸引了57名科技镇长团成员落户65个创业项目,带动投资超过1.89亿元。

深融政产学研

为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增添“亮度”

扬州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如何打破科教资源与区域经济隔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这两天,由开发区科技镇长团筹备的绿色光电产业技术及战略研究院项目正式启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王立军院士等15名专家组成“最强大脑”。他们的目标是,让开发区光电产业成为今后十年扬州经济发张新的增长极。

“做在当下,谋在未来。”全程参与项目落地的省第十批科技镇长团团员杨明来信心满满地说,王院士团队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准,有望现实千亿级激光产业。

杨明来多次邀请王立军院士来扬考察,促成院士团队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激光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一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2亿元。

这仅仅是科技镇长团科学献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8年来,历任科技镇长团为扬州新兴产业谋篇布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及传统产业弯道超车增添了发展“亮度”。

为了推动和招引更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助力我市产业发展,扬州市委组织部牵头常态化开展科技镇长团“两访三对接”活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江桦带队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开展拜访对接。通过科技镇长团牵线搭桥,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正源源不断的到来。

“挂职前,我一直想如何将本土优势和我的专业特长结合,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在第九、十批科技镇长团宝应团副团长沈岳的推动下,5月22日,中国鲁垛乱针绣文化产业园与南通大学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落地,双方就乱针绣工艺调研、技术突破等达成了合作意向,推动鲁垛镇“乱针绣”从传统手艺走向非遗产业鲁垛镇“乱针绣”从传统手艺走向非遗产业。

同样为区域发展铺路的,还有省第五、六、七批科技镇长团邗江团副团长、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李滨。经他穿针引线,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来扬考察,促成邗江区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共建智能装备科技园,标志着邗江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企业在"家门口"就有知名学府做后盾,共享关键技术研发、企业发展咨询等高校资源。前沿创新成果在扬州转化,产业发展也有了绝对优势。”邗江区科技局副局长孔庆春兴奋地说,“科技镇长团的作用润物细无声,他们是"流水的兵 ",却为我们留下了"铁打的营盘"!

8年来,扬州科技镇长团依托后方资源,积极推动企业和地方新建各类研发平台418个、校企实验室30个,镇长团团员直接和推动新建院士工作站27个,占全市新建工作站1/3。这些政产学研联动“智库”,让创新成果在扬州“转”的成效更加突出。

强化队伍建设

为干部人才基层锻炼成长提高“速度”

“科技镇长团就是来干实事的。”挂职前,第十批科技镇长团团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吕晓东提前来邗江“探路”,他发现自己自动检测与控制专业的特长,与挂职地的重点产业契合度很高,既能一展身手,又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吕教授说,自己虽兼任瓜洲镇党委副书记、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邗江区科技局副局长三职,但任务很明确,就是结合科技镇长团的主要职责定位,为地方提供科技人才技术支撑。

能干事、干实事的信心和决心,是历任扬州科技镇长团团员的共识。这归功于,科技镇长团推行的“一人双任”模式,将团员选派到专业知识和产业发展定位匹配的乡镇(街道、园区)挂职,同时进入与自身专业特长及单位资源对口的区级机关部门兼职,从而实现科技镇长团工作的点面结合。

在高邮,科技镇长团有一个“家”——“院团会”,家里还有两个“兄弟”——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高层次人才协会。他们集中办公,“组团”调研企业,联合招才引智、服务项目,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1+1+1>3效应,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人才引进培养的一支生力军。

“在这个"家"里,市县两级组织部门为科技镇长团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大家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第十批科技镇长团高邮团团员、南昌大学讲师梁德胜深有感触地说。

8年来,扬州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相关工作要求,市县联动、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契合地方实情、有扬州特色的工作机制,制定科技镇长团管理办法、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工作例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为科技镇长团成员送去贴心服务同时,也让创新人才在基层活力更加迸发。

“科技镇长团团员是我们请来的专家,他们任职基层、服务地方,在丰富的基层实践中,自己的个人组织领导能力、科研应用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科技镇长团如今已经成为派出单位发现、培养、使用干部和人才的重要“试验场”和“练兵场”,受到了普遍欢迎。

数据显示,在421名团员中,246名团员因业绩突出得到派出单位提拔使用,其中,提拔处级以上干部或晋升高级职称35人。